本文作者:huangp1489

大学八目,大学八目是什么意思

huangp1489 2024-12-07 23
大学八目,大学八目是什么意思摘要: 大学八目是什么意思?三纲五常八目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大学八目是什么意思?八目,即为“八条目”,《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am...
  1. 大学八目是什么意思?
  2. 三纲五常八目指的是什么?
  3. 如何理解《大学》中的大学之道?

大学八目是什么意思?

八目,即为“八条目”,《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简称“三纲”“八目”,是儒家提倡的个人进行道德修养和立身治世的八个步骤。它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中的八目是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三纲五常八目指的是什么?

1、三纲八目:三纲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八目,大学八目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拓展

两者起源不同

大学八目,大学八目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三纲八目:出自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大学》。

2、三纲五常:早源于孔子,兴盛于程朱理学。

扩展资料:

大学八目,大学八目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纲五常”作为为中国宗法社会最基本的***道德,也是维护宗法等级秩序的重要支柱。三纲强调封建主义人伦关系的尊卑与高低、主从关系;五常强调处理人伦关系的道德准则。无论是三纲还是五常,其核心就是确立和维***定的封建社会尊卑贵贱的等级序列,由此强调等级的不可逾越,对这一政治***原则,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家,都拥护它并围绕着它来思维。

如何理解《大学》中的大学之道?

大学,即大人之学。

“大人”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斯干》“大人占之”。此处“大人”即太卜,太卜是周代执掌占卜的官员。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大人”一词之始。

其次“大人”一词出现于《易经》之干卦的爻辞中“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易经·干卦》)。此处“大人”一词已不是指具体某官职,而是指品德和智慧之杰出者。

到了战国时期,孟子从心性上指示何以为“大人”。“公都子问曰:‘钧(同均)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孟子)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孟子此处论“大人”,非从年龄上(生理上)立论,而直承心性上指示。其论与“大人”相对之“小人”,也是从儒门心性上揭示“从其小体为小人”,“蔽于物”,溺于“耳目之官”为小人,非谓其年岁之小也。

孟子论“大人”,乃直承相传为孔子所作的《易·文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而来。

除“大人”一词外,还有“君子”一词。在儒家,大人和君子可以互用。在孔子喜用“君子”,在曾参、孟子,则喜用“大人”一词。“大人”与“君子”其旨义虽一,俱在描述圣贤生命的品质与境界,然其表述角度各有偏重:“君子”一词,重在表示圣贤生命中温柔敦厚的特性;“大人”一词,重在突出圣贤生命中广大高远的一面。

出自潘麟《大学广义》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slamicrednecks.com/post/91317.html发布于 2024-12-07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