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的调整,大学专业的调整方案
各高校新增专业2223个、撤销专业518个,本科专业为何这样调整?
适应社会发展,解决人才培养结构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时代要求,适当调整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必须滴!人才培养要有前瞻性,能够接受用人单位的考核,接受社会反馈!实现教育的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能与责任!
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367个大学专业被撤,你怎么看?
近日,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本年度各高校新增备案专业1672个、审批专业181个(含130个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51个目录外新专业),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47个,撤销专业367个。
根据清塔的统计数据,2019年度普通高校新增备案本科专业最多的是人工智能,有180所学校新增,每校保守估计2个班,每班45人,一届就出16200人。排名第二的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有138所学校,排名第三的是智能制造工程,有80所学校新增。此外,机器人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智能科学与技术、网络与新媒体等同样是热门专业。
以人工智能为例,新增人工智能专业最多的省份,前三名分别是山东、江苏、北京,其中山东有14所学校,江苏有13所学校,北京有11所学校。新增人工智能专业超过十所的省份还有安徽,河南和四川。
有新增就有撤销,撤销最多的专业是服装与服饰设计,有16所学校被撤销,第二名是公共事业,管理,有13所学校被撤消,排名第三的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同样有13所学校被撤销。此外,市场营销经济统计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教育技术学产品设计都位列榜单前列。
数据来源:教育部
图片来源:青塔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月3日,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各高校新增备案专业1672个、审批专业181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47个,撤销专业367个。
其中撤销的主要是国际政治、社会工作经济学、服装与服饰设计、教育技术学、市场营销等专业居多。
撤销的这些专业都已经不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国情,在程度上是属于框架大内涵小相对空洞的专业,对于日后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也已经失去了意义。
所以这是教育部门本着对于持续改进和提升专业内涵的原则,对教育改革做出的适时调整。
考生在逐年减少,没有了生源,专业当然要减掉一批,况且有些专业毕业生过剩。随着中国适龄学生的不断减少,今后就不是只减少专业了,还要淘汰一批大学。增加职业教育培训学校。让学成绩好的往学术,高科技发展,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让学习成绩差,但动手能力强的学一门实用的技术,到能养家糊口。总之,国家对专业的调整,以及今后对学校的调整,最终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毕业都能找到工作,做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国家增减的不只是专业,而是为了江山社禝,长治久安,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实现大同社会的理想。
这果然是个好消息!对于就业率不高或根本无就业率、又没有市场的专业早该撤销了。
都说要适应市场,大学教育却动静太小,动作太缓慢了。好在现在听到教育部的好消息:367个大学专业被撤,正是那些跟当下的社会生活脱节的高校专业!撤了落伍的专业,那必定会补充进来有急需要的新专业,真是大快人心啊!
像过去的一个专业,名字叫“工商管理”专业,毕业以后是找不到对应的工作岗位的。还有“汉语言文学”也是如此,毕业后除了当老师,工作岗位非常不好找。类似这两个专业的大学专业早该清除了,不是吗?
最近几年对医院护理专业的需求是有增无减的,相关部门应该做相应的调查,社会需要的专业快速增进,冷落的,就要走上被撤销的预案了。
高校,作为一座***向往的象牙塔,是高洁又充满智慧的地方,如果它的专业设置不能与时俱进的话,会失去大众的信任感的。所以我非常支持教育部这次撤销几百个专业的做法,当然新增的专业务必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和老百姓日常需求,才是真正有效果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367个大学专业被撤,你怎么看?
3月3日,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各高校新增备案专业1672个、审批专业181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47个,撤销专业367个。被撤销专业主要包括了国际政治、社会工作经济学、服装与服饰设计、教育技术学、市场营销等专业居多。对于本次撤销专业,笔者有三点看法,分享出来,与大家商榷:
首先、不能机械地去理解“撤销”。这里所谓的“撤销”不是直接砍掉这个专业不要了,而是进行整合专业优势平台,让那些开设这个专业比较富有特色、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学强化这个专业,而让那些开设这个专业压根不怎么景气、甚至都招不到学生的大学撤销掉这个专业,以便集中有限***和力量更好地发展自己擅长与具有比较优势的专业。“撤销”的实质就是优化***配置,让更专业和更有能力的大学去干更专业的事,从而有效防止有限教育教学***被浪费!
其次、“撤销”是为了更好地增加。大学、特别是公办大学,充分彰显公有制经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突出特征与优势,通过有效整合有限的教育教学***,才能够腾挪出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更重要、更突出问题,比如某些师范类大学开设的市场营销专业,明明是专业培养教师的大学,却去干什么跟自己毫无关系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这样既不便于发挥其优势、扬长避短,又分散了精力,结果是师范教育没搞好、市场营销培养也搞砸了,真是典型的“邯郸学步”,赔了夫人又折兵!
再者、学科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高校学科发展原本就应该是动态的,而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正所谓“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大学系科调整变化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再说了“时移世易,变法宜也”,大学的各个学科专业也需要与时俱进,满足社会时代发展的新需要,俗话说得好“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所以,笔者觉得,今年被调整的、被撤销的那些学科专业,都应该是不能较好地适应新的社会形势所需要的,而新增加的那些系科专业,应该都是社***急需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367个大学专业被撤”,充分说明了落伍、不适合就会被调整和淘汰,为了适应社会与时代高速发展的人才需要,培养各类人才的高校系科专业,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加大调整力度,满足社会进步需要!
想报的专业缩招了位次会涨吗?
会涨。
1. 由于专业缩招,即招生[_a***_]减少,意味着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报考该专业的人数相对较多,因此位次上升是可以预期的。
2. 专业缩招会导致该专业的录取比例降低,录取分数线相应地提高,这也会影响位次的变化。
由于人数减少,获得录取机会的难度增加,所以位次会出现上升的情况。
3. 此外,专业缩招还可能导致考生选择更为集中,成绩较好的考生更有机会被录取,因此位次也有可能上升。
因此,根据1:++的思路,我认为当专业缩招时,位次会有上升的趋势。
高校专业设置中的主要问题?
在高校专业设置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专业设置不合理:一些学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前瞻性和创新性,传统的专业设置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2. 重复冗余的专业:一些学校可能会有类似的专业设置,导致***重复投入和专业间的竞争;同时也会出现专业无法对外招生或招生人数过少等问题。
3. 专业不适应市场需求:由于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不同行业对人才需求也不同,一些专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导致就业压力大。
4. 跨学科专业不足:新兴的跨学科专业需求不断增长,但为了跨越教育体制障碍和增加办学成本,一些学校的跨学科专业开展程度不够,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综合化的需求。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大部分高职院校由职工大学、高等专科学校、成人教育学院和部分重点中专,通过改革办学模式,调整培养目标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对高职院校的宏观调控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乏力,随着学校办学自治权的扩大以及高职院校设立的主体、背景、时间的不同,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依然还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
1.对专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专业设置随意性
有些学校对专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不够完善,专业设置短期行为明显,只求一时的适应,“急功近利”。在专业设置过程中,主观化倾向严重,在未对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就业前景等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的情况下,仅凭感性认识判断哪个专业的市场前景好、哪个专业走俏,就盲目地设置该专业,缺乏广泛的调查和严密科学的论证过程,因而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科学性。
2.不考虑人才市场需求,缺乏针对性
有的院校在新专业设置过程中,对社会潜在的人才需求缺乏应有的、充分的市场调查研究,而是仅仅根据现有师资来考虑“安置”教师,“充分利用”现有师资,所设置的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面狭窄,社会需求不迫切,缺乏吸引力,导致囤积毕业生,专业越办越窄,成为“昙花专业”。有的院校什么“热门”就上什么,不考虑该专业的自身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是否具备,不论证当地人才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否需要,缺乏针对性。
3.专业变化频繁,缺乏骨干专业、特色专业
有的学校以开办新专业为时尚,专业数量增长过快,专业变化频繁。一个新专业还没有毕业生,便撤掉停招,又更换新专业,缺少考虑长远专业、品牌专业的建设,,缺乏专业设置和建设相对的稳定性缺乏相对稳定的特色专业、骨干专业。有的院校专业设置门类齐全,专业的设置和管理与企业、行业和职业界的联系不够紧密,带有粗放性。
河北大学专业设置?
河北大学现有85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十大学科门类;设有涵盖全部十一大学科门类的 127个硕士学位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法律、教育、工程、公共管理、工商管理5个专业硕士学位点,12个博士学位点(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拥有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slamicrednecks.com/post/87773.html发布于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