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经验分享,大学经验分享发言稿
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缺少实践能力?
【问题描述】
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缺少实践能力?
【问题回答】
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承接数学实习生,这些实习生非常用心和努力。且主动性非常强。她们敢做,好问。有非常强的专业功底,也愿意跟班主任老师分摊班务。听课积极,能及时纂写听课心得。课件制作非常用心,愿意攻坚克难。
总之,非常肯学肯干,对交代的事情没有一丝推诿。
不知道题主说的实践能力具体是指哪方面,就我校实习教师而言,她们的实践能力确实是有的,且能力也非常强。
谢邀,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在行动上有所缓慢,动手方面少了。现在的大学生思想也与以往有所不同,只要多啃书本有文化知识就能找到轻松工作,没必要去多动手去实践。
1.中国的教育不管怎么变换,中间过程怎么花里花俏的改革,如果最后都是以考试成绩来选拔人才的话,那么都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选拔了一个聪慧的大脑却忽略了个人的整体发展。试想一个高iq的人却不会和别人交流,那么这个人有什么用呢?一个高iq的人笨手笨脚,什么都不会做这个人有什么用呢?一个高iq的人成天病怏怏的有什么用呢?大多数中国的学生都是这样畸形的生长着。
2.中国教育遵循着模块化,套路化的方式。好像设定了一个轨迹,学生只要熟悉这个过程轨迹就能把题目做出来,就能把实验做出来,就能把结论做出来。但是现实怎么可能这么顺利?动手过程会出现非常多的突发***,器材缺失会不会考虑找替代品?结果不同会不会分析?都不会!因为课本里面没有。学校过多的以结论的方式填鸭式的塞知识给学生,却忽略了让学生去探索得到结论,这样学生只会接受知识而不会去创造知识。
3.学校条件方面,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师资力量和教育器材方面也是非常缺乏,所以教育水平确实还是落后,很多知识只能是别人验证过后拿来学习,动手能力就谈不了什么优秀了。
首先这个问题不完全正确
我们常说的大学生有两种,一是普通本科生,两一种是大专院校生。
我们从他们的培养方向中可以看出,本科的培养方向侧重的是理论研究型,而大专侧重的是实践应用型,所以说大学生缺少实践能力这个问题不完全正确。
我出身于大专院校(工科),后来升本完成本科学业,对于这个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大专一般是三年制,前两年在校内学习,实践课程占比大约是30%~40%,第三年第一学期基本在实践楼度过,第二学期没什么课了,基本在校外企业度过。而且学校有个非硬性规定,通常要求学生在校三年内至少要有六个月企业工作经验,方能顺利拿到毕业证。因而,说大学生普遍缺少之间能力对于大专生来说是不太存在的。
而对于本科生,因为我升本,在全日制本科院校待过两年,对周围的工科本科生也进行了观察,他们的实践课远远少于大专生,这也应证了本科生与大专生培养方向的区别,因而,本科毕业生缺少实践能力是有可能的。
这个问题我们从一个大学生产生的过程来看。幼儿园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轮流去接送,每天像个宝贝疙瘩一样,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到了小学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继续轮流去接送,家长们关心的基本上都是孩子的学习问题,希望孩子能够考上一个好的初中,除了每天的家庭作业,就是和小朋友无忧无虑的玩耍。
考上了初中又继续为了高中而奋斗,家长们会告诉他,考上了一个好的高中,才能考上好的大学,自然而然,同学之间也是相互这样的交流。
上了高中之后,又为了三年之后那一场走过独木桥的竞赛,而被题海战术所淹没。家长们生怕一些学习之外的事情,而耽误了孩子成绩的提高。很多事情都不让孩子去做,而代替他们去完成。
考上了大学,终于可以轻松一下了。就像一只无忧无虑的小鸟,终于离开了牢笼一样。大学的生活,如果没有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如果没有潇潇洒洒的玩乐,怎么能对得起大学的生活呢?真正的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实践的少之又少,而大多参加社团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寻找人生的另一半。
这就是我们一个大学生产生的过程,我们认真回想一下,由此过程不难看出,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一个大学生自己去进行动手实践的时间有多少?
只有当他们离开了象牙塔,步入到现实的社会之中时,才会发现自己缺少了很多很多的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像题目中所说的实践能力。这就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所必经的一个重要的阶段。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slamicrednecks.com/post/67657.html发布于 09-05